1、坡口面及焊件表面的清理应采用不锈钢丝刷或铜丝刷,锤击焊缝时宜用铜锤或包铜的锤,禁止用铁锤锤击。与焊件连接的焊接地线卡头,应采用不锈钢制作。 2、禁止在焊件表面随意引弧、熄弧或任意焊接临时支架、卡兰吊环等,必要时可在焊缝的引弧端加引弧板。 3、奥氏体不锈钢的电阻率大,焊接过程中焊条药皮容易发红,所以焊接电流应比普通低合金钢焊条减少10%~20%,同时焊条长度也缩短。 4、焊条有酸性钛钙型(如A102)和碱性低氢钠型(如A107)两大类,低氢钠型不锈钢焊条的抗热裂性较高,但焊缝外表成形不如钛钙型焊条,抗腐蚀性也较差。钛钙型不锈钢焊条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可交、直流两用,生产中用得较普遍。 5、由铌或钛稳定的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热影响区、紧邻融合线的过热区在沸腾浓硝酸溶液中做抗晶间腐蚀试验时,会有沿熔合线走向的刀状腐蚀出现。产生刀状腐蚀的必要条件是接头熔合线附近受到温度为450~850℃的重复加热。因此,单面单道焊具有较高的抗刀状腐蚀性能。双面焊时,如果焊缝的尺寸正好使第2道焊缝所产生的危险温度区落在第1道焊缝的熔合线上,就有可能在第1道焊缝的熔合线附近引起刀状腐蚀。如果第2道焊缝的危险温度区避开了第1道焊接的熔合线,就不会引起刀状腐蚀。因此,焊接第2道焊缝时,选择适当的焊接参数,调节焊缝的大小,使危险温度区不落在第l道焊缝的熔合线上,是防止刀状腐蚀韵有效途径。 6、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水中的氯离子(CI-)对容器有腐蚀作用,所以应控制水中氯离子的含量不得超过25×10-4%摩尔分数)。如工厂当地水质达不到此要求时,水压试验结束后应立即将水渍抹除干净。 7、接触腐蚀介质的焊缝应尽可能最后焊接,如一盛装腐蚀介质的容器,设计坡口朝内时,焊接最后封底焊缝时,将对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缝进行重复加热。设计坡口朝外时,能够保证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缝最后焊接,避免了焊缝的重复加热,有利于提高与腐蚀介质接触焊缝的耐蚀性。 8、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生产场地应与其它容器分开,地面应铺放胶皮,防止材料表面碰伤。并且应有专用设备,如卷板机等要单独使用。
9、焊前应在坡口面两侧各涂上一道100mm宽的石灰浆保护层,焊后将烘干的石灰和溅落在焊件表面上的飞溅物一并扫除干净。不然溅落在焊件表面的飞溅物,会引起点腐蚀,影响不锈钢表面的耐腐蚀性。 10、即使选用酸性焊条,最好也选用直流反接电源,因为此时焊件是负极,温度低、受热少。 11、由奥氏体不锈钢制造的压力容器,焊缝表面不得有咬边,因为在咬边处会引起应力集中,导致应力腐蚀断裂。 12、 奥氏体不锈钢热导率小、线胀系数大,焊后容易产生较大变形,所以宜用快速焊。 13、增加焊接过程中的冷却速度是奥氏体不锈钢焊件提高抗蚀性的重要工艺措施。因此,焊接时应采用小电流、窄焊道、快速焊,焊条在施焊过程中不应作横向摆动,严格控制较低的道间温度。条件允许时,对于小焊件可半浸在水中进行焊接。也可焊后直接将焊件迅速投入冷水中,加速冷却。
|